(相关资料图)
第一章 序言
今天,中国的绝大部分科幻迷都已经知道,刘慈欣曾经编过一个“电子诗人”软件,它批量生产的诗歌虽然和莱姆笔下的电子诗人杰作尚有差距,但也足以让人绝倒。在大作曾多次被围观的“电子诗人”之外,刘慈欣还编过一个模拟宇宙点状文明体系总体状态的软件。他的思路是“将宇宙间的智慧文明简化为点,每个点只具有描述该文明基本特征的十几个简单参数,然后将文明的数量设置得十分巨大,在软件中模拟这个体系的整体演化过程”。用简陋的程序语言在同样简陋的286机上运行了几个小时之后——那些结果所展示的宇宙间点状文明的演化图景,不管正确与否,其诡异程度是很难凭空想出来的。
没有人和刘慈欣分享目睹那幅诡异图景时的震惊,但科幻迷对他在只言片语中传达出的讶异仍然心领神会,而小小的286计算机演绎出的壮丽景观,更让我们心驰神往。随机演化的精彩程度,远非刻意设计所能及,更重要的是,前者能够超越想象力的局限,这既令人动容,细思却又恐极。
人工智能是当代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研发思路多姿多彩,小说提出的设想,也就是“为人工智能创造出进化为智慧的环境”,在我看来是特别精彩的一种,因为这种思路更符合天道,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地球实验室”的证实。唯其精彩,危险更甚。如果我们从身边加速发展的种种科技中把握住时代的节奏,特别是对量子计算机等箭在弦上的划时代发明有所认识,我们就不会对小说将故事开始的时间设定在短短十年之后感到唐突。正如库兹韦尔所说——奇点临近。但有多少人能够像库兹韦尔那样满怀喜悦地等候这一刻的到来呢?人类智慧被人工智能超越,难道不是一件既能证明人之伟大、又能让人惶恐惊骇的事吗?2011年我在美国加州河滨市参加伊顿科幻大会时,尚不能充分体会科幻作家和学者热烈讨论技术奇点时那种身心战栗的兴奋感,如今阅读《终极失控》时,记忆之海却浪起潮涌。在我的印象中,《终极失控》堪称中国最早的长篇奇点小说,它所描绘的未来图景让我真切地意识到自己正处在奇点的前夜。
我与萧星寒相交有年,意气相投,很高兴能为他的力作写下这篇序言。萧君既是朴实诚恳、谦和有礼、为人师表的小学教员,也是笔耕不辍、声誉日隆的科幻作家和评论家,还是地道的重庆人,字里行间的巴山渝水让我这个同乡读来不时为之莞尔。一位僻处小镇的基层教师能够畅想并书写最为激动人心的未来,这其实意味着,我们的中国科幻,我们的中国,也到了可以谈论梦想的时刻。
李广益
二零一五年三月
(点击上方卡片可阅读全文哦↑↑↑)
感谢大家的阅读,如果感觉小编推荐的书符合你的口味,欢迎给我们评论留言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小编为你持续推荐!
Copyright 2015-2022 北方评测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2021034106号-50 联系邮箱: 55 16 53 8@qq.com